从7月1日至7月14日,由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主办的“中国桥”2024年夏季露营活动在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山区举行,主题为“了解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来自印度尼西亚的40名教师和学生访问了贵州师范大学,开始了一次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之旅,以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民族的习俗和文化。
在为期两周的访问中,印尼师生参观了贵阳市、黔西市、苗侗族自治州等地,以及造纸剪纸、太极拳、酸汤鱼制作、中药包装生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。
ABA国际班加勒姆分校的中文系大二学生Geraldine Patricia是第一次访问贵州。参加“中国桥”夏季露营活动对她来说是一次非常特别的旅程。

“这次活动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,也让我有机会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。”Geraldine说。
当Geraldine尝试剪纸艺术时,她充满热情地说,“‘中国桥’夏季露营活动举办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,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民众的独特魅力。”
“当地苗族的精彩歌舞表演也让我们沉浸在他们的欢乐气氛中,让我们感受到当地民众对生活的热爱。”Geraldine补充道。
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,22岁的Richard Halim决定学习中文。Richard是ABA国际班加勒姆分校中文系的大一学生,非常喜欢中国武术。
“我练习武术已有7年,曾在中学和高中参加武术俱乐部。2023年,我还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‘中国桥’比赛,并在比赛中展示了我对中国武术的才能。”Richard说。
17岁的Jonatan Edrik Tanoto将于今年9月访问中国香港中文大学,学习数据科学和公共政策。
“与之前的比赛不同,这次我们参加了‘中国桥’夏季露营活动。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,也让我们深入地了解了贵州当地的文化,品尝了许多当地美食,享受了中国美丽的风景和贵州令人惊叹的景色。”Richard说。
参加“中国桥”夏季露营活动也使Richard的未来计划更加明确。
“毕业后,我计划去中国学习中文教学,希望将来能在中印两国的合资企业中工作,并为两国的经济和贸易合作做出贡献。”Richard说。
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与文化学院副院长夏江义希望“中国桥”夏季露营活动能在中国和印尼两国之间播下友谊的种子,并在未来成长,使年轻一代成为两国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合作的桥梁。
“我们希望‘中国桥’夏季露营活动能在中国和印尼两国之间播下友谊的种子,并在未来成长,使年轻一代成为两国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合作的桥梁。”夏江义说。
广告